找到相关内容90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

    “亦复如是”,是说一切诸法是非有非空的,此段用意是在恐众生闻“空”便起“断灭见”,所以首先就得阐述空有之关系。(三)释空相。经文“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”到“不减”,在交代空有关系之后,便解释什么是空...亦复如是。  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:[14]不生不灭,净,不减。  是故空中:[15]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;[16]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[17]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[18]无眼界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944127.html
  • 说“无穷大”

    ”了,因此闹出加呀减呀超过呀的笑话来。“无穷大”是不减、不动 摇的,一切分别比较思维计量于“无穷大”都无所施其技,说什么超过,无乃痴人说梦乎 。 再形象点说,“孙悟空跳出如来佛的手心”。对此...“二元能所 ”之技。 故《华严经》云,佛菩萨将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装入一毛孔,而其中世界日月星辰、山河 大地、山林原野、城邑房舍、道路街衢,不减,不动摇,人民不知不觉。 对此,我们岂能只...

    明闻 明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846610.html
  • 略论现代科学与传统佛学

    不减”,永远灵明自在、潜能无限、活用不息。   佛学和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:清除杂染心中的污垢,将杂染心转化为清净心,通过净化内心来发展灵慧性,恢复众生本有的灵明自在的佛性。用佛学的语言,即是要“...沦为众生,其实起初的本性是善的——究竟的说法是“六”(“不生不灭,净,不减”)。   四、心理学的应用 现代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狭窄——都是为了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。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146805.html
  • 龙树以后的大乘经典

    不足。  三、关于佛陀论尚未完全,尤其是法身观尚未完成。  发挥这三个意义的中期大乘圣典,可谓很多,其主要的、就是如来藏经、不减经、大法鼓经胜经、无上依经、大乘涅经、解深密经、入楞伽经,以及...之间。  此经在我国南北朝时代,流传积广。是以胜夫人为人物的中心,以阐说十大受、三大愿为始,而来处理摄受正法、三乘方便、一乘真实、以及如来藏等的问题。如来藏的阐说,则是如来藏经、不减经、无上依经所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751542.html
  • 佛法为今时所必需

    一切诸法,非有非无,亦有亦无,实有实无,不减执,远离二边,契会中道。由上之故,一切哲学唯是说梦,于人事既无所关,于众生且极危险,怀疑武断易入邪见故。入邪见者,执断执常,计有计无。计无之祸其...起性如幻起灭,而真如体如如不动,不减,无生灭故,现识虽复时起时灭,而八识持种,永无坏故。由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恒河沙劫,永非无有,以是因缘,当勤修学,自利利他,善恶果报,毫发不爽故。故哲学为危险之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3964390.html
  • 佛法与科学,因缘法与四圣谛——阿含经义概说

    “无为法”。无为法是不减不减、永恒不变的。除了虚空之外,还有真常之理、普遍性原理、因果定律等也是无焉法。几何学上的毕氏定理说:“凡直角三角形,其斜边之平方...常不变的量。这不变的总动量是个无为法。在这体系内,各别动量可视作由总动量化生出来的分动量。总动量是个不减不减、如如不动、无有分别的无为法,而其他化生的各别分动量则是变化万端、生生减减、增减...

    黄兆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4064392.html
  • 天台佛学的宗髓是般若

    般若的甚深境界:在真如平等的实相解脱的一真法界中,心佛众生叁无差别。般若一切境界,当下就是不生不灭、净、不减。菩萨与佛度化众生是“无思普应”,如太阳普照一切。   大乘的涅盘境中般若、...究竟实相在本性主体自身的终极还原,返还直入实相般若。体认一切法无自性,不生不灭、净、不减。体认诸法无我、无所、寂静、远离。无生,灭,染,净。空,无相,无愿。实相之叁谛圆融的本真状态便即以其本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279247.html
  •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(7)

    ,是诸法空相(空,相空), 不生不灭,净,不减。 这一段藏汉文的版本差不多,只有第一句稍有不同,在藏文版的这段话当中,讲了八种甚深道——空、相空、生、不灭、垢、净、...没有清净,所以说“净”。 “不减”,功德既不会增长,罪业也不会减少。 从世俗谛或者凡夫的角度而言,凡夫通过学佛、修行,乃至成佛,就增长了很大的功德;在功德增长的同时,罪业也就减少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

    |心经|藏文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312684188.html
  • 一切悉是出世间法

    世间法,在圣教中,自无所依,何以解于师心自说之嫌耶?创  善知识曰:“善哉问也。世之学佛者,于此二点,往往昧之矣。君既及之,吾将显焉。  今先答第一问。夫诸法实相,唯有一如,原是不减净,...亦属空华,吾人虽生死其中,而始终并未离其本来自性清净法界,故利根之士,一眼觑破,正无妨立地成佛。试观佛说是诸法空相,不减净,不减。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可以证知此义矣。其所谓世间法与出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8.html
  • 佛性义浅论

    ,在汉译经论中,比较起来,似乎以“如来藏”要比“佛性”出现得早。最早说示“如来藏”的经典,系《如来藏经》、《不减经》、《胜鬘经》等。[3]而深入专论“佛性”的,一般皆推《涅槃经》为最初。[4]然而...藏经》、《不减经》及《胜鬘经》皆是最早说如来藏思想的经典。在《如来藏经》中,以九个譬喻来说众生中之如来藏。佛以佛眼观见存在贪欲恚痴诸趣烦恼中的一切众生身中,竟有结跏趺坐的如来智、如来眼、如来身。常...

    释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145074.html